您好:欢迎来到桔洲堂医药! |注册
温馨提示:部分商品包装更换频繁,如货品与图片不一致,请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

利培酮分散片

会 员 价:
请先登录
库存数量:
无库存
商品规格:
1mg*10片*3板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130050
件 装 量:
300
中 包 装:
1
生产企业: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 家 码:
是否集采:
购买数量:
- +

本类热销商品

  • 维生素C片
    维生素C片
    成交量:84760
    会员价:请先登录
  • 医用外科口罩(独立包装)
    医用外科口罩(独立包装)
    成交量:53217
    会员价:请先登录
  • 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
    成交量:50750
    会员价:请先登录
  • 感冒清片
    感冒清片
    成交量:46599
    会员价:请先登录
  • 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
    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
    成交量:42058
    会员价:请先登录
  • 商品编号:SPH00047098
  • 商品规格:1mg*10片*3板
  •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0050
  • 生产企业: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增加痴呆相关性精神病的老年患者的死亡率。 用抗精神病药增加痴呆相关性精神病的老年患者死亡率风险。 本品没有批准用于痴呆相关性精神病。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利培酮分散片

英文名称: Risperidone Dispersible tablets

商品名称: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利培酮。

化学名称为:3-〔2-〔4-(6-氟-1,2-苯并异噁唑-3-基)-1-哌啶基〕乙基〕-6,7,8,9-四氢-2-甲基-4 H-吡啶并〔1,2-α〕嘧啶-4-酮

分子式:C23H27FN4O2

分子量:410.49

【适应症】

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及社交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于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维持期治疗中,本品可继续发挥其临床疗效。

【用法用量】

本品为分散片,使用时可直接吞服,或将其加入适量水中,搅拌均匀后服用。

由使用其它抗精神病药改用本品者: 开始使用时,应渐停原先使用的抗精神病药。若患者原来使用的是抗精神病药的长效注射剂,则在原定下一次注射时开始使用本品替换该药治疗。对已用的抗帕金森氏症药物是否需要继续使用则应定期地进行再评定。

成人: 每日 1 次或每日 2 次。

推荐起始剂量为一日二次,一次 1 mg,第二天增加到一日二次,一次 2 mg,如能耐受,第三天可增加到一日二次,每次 3 mg。此后,可维持此剂量不变,或根据个人情况进一步调整。

为期 1-2 年的临床试验表明利培酮延缓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有效剂量为 2-8 mg/天,同时也证实了采用一日一次给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中起始剂量为一日 1 mg,第二天增加到一日 2 mg,第三天可增加到一日 4 mg,此后,可维持此剂量不变或根据个人情况进一步调整。

临床医师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再评估以确定适当剂量进行维持治疗的必要性。

不管采用何种给药方式,对某些患者应进行缓慢的剂量调整,调整的间隔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周;调整时,推荐增减剂量幅度以 1-2 mg 的小剂量进行。

利培酮的最大有效剂量范围为每日 4-8 mg,但一日二次,每日剂量超过 6 mg 给药不能证明比较低剂量更有效,而且同更多的锥体外系症状和其他副作用有关,所以一般不推荐使用。

因为对剂量大于每日 16 mg 的安全性尚未评价,因此每日用药剂量不应超过 16 mg。

在需要加强镇静作用时,可加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老年人: 建议起始剂量为每日二次,每次 0.5 mg。根据个体需要,剂量逐渐加大到一日二次,一次 1~2 mg。剂量调整间隔应不少于 1 周,剂量增减的幅度为每日二次,每次 0.5 mg。在获得更多经验前,老年人应慎用利培酮。

肾病和肝病患者:建议起始剂量为一日二次,一次 0.5 mg。根据个体需要,剂量逐渐加大到一日二次,一次 1~2 mg。剂量调整间隔应不少于 1 周,剂量增减的幅度为每日二次,每次 0.5 mg。这些患者的临床应用经验有限,用药应慎重。

【禁忌】

已在应用利培酮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过敏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因此,已知对本品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 本品可增加患有痴呆相关性精神病的老年患者的死亡率。与安慰剂相比, 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患有痴呆相关性精神病的老年患者时, 死亡的风险会增加。对在患有痴呆相关精神病的老年患者中进行的 17 项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平均众数治疗时间为 10 周)的分析发现, 药物治疗组患者死亡的危险性为安慰剂对照组的 1.6-1.7 倍。在一项典型的 10 周对照临床试验中,药物治疗组的死亡率为 4,5%,安慰剂对照组为 2.6%。虽然死亡原因备异,但是大多数死于心血管病(知心衰、猝死)或感染(如肺炎)。研究显示,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似,采用传统抗精神物治疗可能增加死亡率。观察研究中死亡率的增加归因于抗精神病药物还是患者本身的某些特性造成的,目前尚不清楚。利培酮未被批准用于治疗痴呆相关的精神病患者(参见【注意事项】)。

  2. 由于本品具有α受体阻断作用,因此在用药初期时,有可能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对于已知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心衰、心肌梗塞、传导异常、脱水、血容量降低或脑血管疾病)应慎用本品,剂量应按推荐剂量逐渐增加(见用法用量),如发生血压过低现象,应考虑减少剂量。

  3. 同其它所有具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性质的药物相似,本品也可能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其特征为有节律的非自主运动,主要见于舌及面部。有报道表明,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是迟发性运动障碍发展的风险因素,而与其它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比,本品较少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因此与同类药物相比本品引发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生的风险较低。如果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症状,可考虑暂停使用所有的抗精神病药。

  4. 已有报道指出,服用传统的抗精神病药会出现恶性综合征,其特征为高热、肌肉僵直、颤抖、意识障碍和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升高。此时应停用包括本品在内的所有抗精神病药物。

  5.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增加心血管/脑血管风险的代谢变化相关。这些代谢变化包括高血糖、血脂异常和体重增加。虽然所有这类药物都引起一些代谢变化,但每种药物有其各自特点。应用本品期间应监测高血糖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无力。对糖尿病或有糖尿病风险的患者,定期监测血糖。使用本品还应检测体重的增加。服用本品的患者应避免进食过多,以免体重增加。

  6. 对于老年患者、肝病患者、肾病患者推荐的特殊剂量,参见【用法用量】部分。

  7. 由于包括本品在内的抗精神病药物对 Lewy 小体性痴呆或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增加与抗精神病药物相关的恶性综合征或帕金森样症状的风险,因此医生在处方时应权衡利弊。

  8. 在一项对老年痴呆患者(年龄范围 73-97 岁;平均年龄 85 岁)进行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对于脑血管方面不良事件(包括脑血管意外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利培酮组高于安慰剂组。

  9. 传统的抗精神病药会降低癫瘸的发作阈值,故癫痫患者应慎用本品。

  10. 本品对需要警觉性的活动有所影响。因此,在了解到患者对该药的敏感性前,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不应驾驶汽车或操作机器。

  11. 尚未系统评估本品与其它药物合用的风险,鉴于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在与其它作用于中枢系统的药物合用时应慎重。

  12. 有吸入性肺炎风险的患者在服用利培酮时应特别谨慎。

  13. 抗呕吐作用:利培酮在动物研究中具有抗呕吐作用,该作用同样会发生在人类身上,可能掩盖某些药物过量给药或其他情况如肠梗阻、雷氏(Reye's)综合症和脑肿瘤的症状和体征。

  14.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都有自杀的可能性,因此在药物治疗同时对高危患者进行密切监护是必须的。

  15. 据报道,患有帕金森病或者 Lewy 小体痴呆患者服用包括利培酮在内的抗精神病药物时。对抗精神病药物的灵敏性增加。灵敏性增加的表现包括混乱、迟钝、经常摔倒、锥体外系症状以及与精神恶性综合症有关的临床特征。

  16. 对于所患疾病可能影响新陈代谢或者血液动力学反应的患者,在服用利培酮时应当谨慎。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怀孕妇女服用本品是否安全尚不明确。动物实验表明:利培酮对生殖无直接的得性,也无致畸作用。尽管如此,除非益处明显大于可能的风险,怀孕妇女仍不应该服用本品。

本品是否会经人体乳汁排泄尚不清楚。动物实验表明,利培酮和 9-羟基利培酮会经动物乳汁排出。因此,服用本品的妇女不应哺乳。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Ames 逆/向突变试验、小鼠淋巴细胞畸变试验、体外大鼠肝细胞 DNA 修复试验、小鼠体内微核试验、果蝇性别相关`隐性致死试验、人淋巴细胞或中国仓鼠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在 Wistar 大鼠的生^殖毒性研究中,利培酮 0.16~5 mg/kg(以 mg/m2计,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 0.1~3 倍)降低交配次数,但不影响生育力。该影响只发生-在雌性大鼠上,在只给予雄性大鼠药物处理的 I 段试验中未观察到交配行为受影响。Beagle 犬的亚慢性研究中,利培酮剂量为 0.31~5 mg/kg(以 mg/m2计,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 0.6~10 倍)时,精子活力及浓度下降,相同剂量下血清睾酮水·平剂量相关性降低。停药后,血清睾酮水平及精子参数可部分恢复,但仍处于低水平。大鼠或犬均没有观察到无影响剂量。

在 SD 及 Wistar 大鼠和新西兰家兔上进行了利培酮剂量分别为 0.63 到 10 mg/kg~0.31 到 5 mg/kg(以 mg/m2 计,分别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 0.6~6 倍和 0.4~6 倍)的致畸作用研究。与对照组比较,未观察到畸形发生率增加。剂量在 0.16~5 mg/kg(以 mg/m2计,分别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 0.1~3 倍)时,大鼠哺乳期前 4 天幼仔死亡增加。尚不知这些死亡是由于对胎仔或幼仔的直接作用,还是对母体的影响造成。未确定大鼠幼仔死亡率增加的无影响剂量。

围产期试验中,2.5 mg/kg(以 mg/m2计,为 MRHD 的 1.5 倍)时,大鼠幼仔死产增加。在一项大鼠交叉抚养研究中,对胎仔或幼仔的毒性作用表现为出生时活幼仔数减少、死幼仔数增加、与母体动物给药量相关的幼仔出生体重降低。此外,无论幼仔是否交叉抚养,幼仔出生第一天死亡率增加,呈剂量相关性。利培酮对母体行为有损害,由对照动物生产而由给药母鼠抚养幼仔的体重增加量和生存率降低(哺乳第 1~4 天)。这些作用均在 5 mg/kg(以 mg/m2计,人最大推荐剂量的 3 倍)剂量组中观察到。

利培酮可通过胎盘转运至大鼠幼仔体内。动物研究显示,利培酮可经乳汁分泌。

致癌性:小鼠、大鼠掺食法分别给予利培酮 0.63、2.5 和 10 mg/kg(小鼠以 mg/kg 计,分别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 2.4、9.4、37.5 倍,大鼠以 mg/m2计,分别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 0.4、1.5、6 倍),给药周期分别为 18 个月和 25 个月。

雄性小鼠未达最大耐受剂量。结果显示,垂体腺瘤、内分泌性胰腺腺瘤和乳腺腺癌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增加。抗精神病药物可使啮齿类动物催乳素水平长期升高。在利培酮致癌性试验中没有测定催乳素水平,但在亚慢性毒性研究中的测定结果显示,与致癌性试验中相同的利培酮剂量可使小鼠和大鼠的催乳素水平升高 5~6 倍。

其它抗精神病药物长期给药时,在啮齿类中发现乳腺、垂体及胰腺肿瘤发生增加,并认为是由催乳素介导。在啮齿类上催乳素介导的内分泌肿瘤的发生与人用风险的相关性尚不清楚。

【药理作用】

利培酮是一/种选择性的单胺能拮抗剂,对 5-HT2受体、D2受体、α1及α2受体和 H1受体亲和力高。对其他受体亦有拮抗作用,但较弱。对 5HT1C,5-HT1 D和 5-HT1A有`低到中度的亲和力,对 D1及氟哌丁苯敏感的σ受体亲和力弱,对 M 受体或β1及β2受体没有亲和作用。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机制尚不清楚。据认为其治疗作用是对 D2受体及 5-HT2受体拮抗联合效应的结果。对 D2及 5-HT2以-外其它受体的拮抗作用可能与利培酮的其它作用有关。

【药代动力学】

利培酮经口/服后可完全吸收,并在 1~2 小时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其吸收不受食物影响,本品在体内可迅速分布,分`布容积为 1~2L/kg。在血浆中,利培酮与白蛋白及α1 酸糖蛋白结合,利培酮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88%,9-羟基利培酮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77%。

在体内,利培酮经 CYP2D6 代谢成 9-羟基利培酮。后者与利培酮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利培酮-与 9-羟基利培酮共同构成本品抗精神病有效成份,利培酮在体内的另外一个代谢途径为 N-脱烃作用,利培的消除半衰期为 3 小时左右,9-羟基利培酮及其他活性代谢物清除半衰期均为 24 小时。大多数病人·在 1 天内达到利培酮的稳态,经 4-5 天达到 9-羟基利培酮的稳态,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利培酮的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用药一周后,70% 的药物经尿液排泄,14% 的药物经粪便排泄,经尿排泄的部分中,35%~45% 为利培酮和 9-羟基利培酮,其余为非活性代谢物。一项单剂量研究显示,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利培酮血浆浓度较高,清除速度较慢;利培酮血浆浓度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正常。

【是否OTC】


药品经营许可证:川AA0280812 |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川蓉食药监械经营许20181080号 | ICP备案号:蜀ICP备16015360号-1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证书号:(川)-非经营性-2022-0079 | 营业执照:91510114587562044N
公司名称:四川桔洲堂医药有限公司
桔洲堂医药
公司地址:成都市新都区大丰镇通力路383号
联系电话:02865744996
本公司网站不得发布未经国家批准的药品广告信息。
Copyright www.sjjztw.com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不从事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的交易。
技术支持:智联科创
快捷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