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名称: 参乌益肾片
英文名称:
商品名称:
【成份】
制何首乌、菟丝子、太子参、麸炒苍术、枸杞子、怀牛膝、泽兰、赤芍、茯苓、泽泻、车前子、熟大黄。
【适应症】
补肾健脾,活血利湿。用于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的慢性肾衰竭(代偿期、失代偿期和衰竭期)非透析患者气阴两虚兼湿浊证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4 片,一日 3 次。疗程为 8 周。
【禁忌】
对本品成份过敏者及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
本品主要用于改善临床症状, 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病情, 配合使用降压、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改善肾性贫血等治疗, 并注意配合合理的饮食方案。
用药过程中,应该定期复查肾功能。
用药过程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异常,无法判断与药物是否有关。
用药治疗过程中注意定期观察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及肝功能等变化。
出现腹泻症状时可减量服用或遵医嘱。
平时便溏者慎用。
【临床试验】
本品于 2001 年 8 月 8 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临床研究,于 2001 年 12 月至 2004 年 12 月进行了 II、III 期临床试验。试验观察了参乌益肾片用于慢性肾衰竭气阴两虚,湿浊内蕴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多中心的试验设计方法,对照药为肾康宁片。II 期试验共纳入病例 215 例,试验组 107 例;完成试验试验组 103 例,对照组 106 例。III 期试验共纳入 463 例,试验组 345 例,对照组 118 例;完成试验试验组 331 例,对照组 113 例。
临床试验的纳入病例符合慢行肾衰竭的诊断标准,病情分级属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衰竭期:Ccr80-10 ml/mim,Scr133-707umol/L,且可逆加剧因素如感染、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高血压等得到有效控制的非透析患者。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湿浊内蕴证。发病原因主要为慢行肾小球肾炎。年龄为 18 岁到 65 岁。药物用法用量:试验组:参乌益肾片 4 片 + 肾康宁模拟剂 5 片,一日 3 次;对照组:肾康宁片 5 片 + 参乌益肾片模拟剂 4 片,一日 3 次。疗程为 8 周。
本品的疗效性指标:中医证候观察,血、尿常规,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电解质,肾脏 B 超。疗效评定标准: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症状疗效,疾病综合疗效(症状、Scr 或 Ccr 的变化)。
有效性:II 期:中医证候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疾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症状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口干粘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其余症状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III 期:中医证候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疾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食少纳呆、大便干结症状的积分下降比较,组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呕吐、大便干结症状的消失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肾功能各项检查指标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安全性检查方面:试验组不少于 420 例的患者进行了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的检查,其中,试验组有 52 例次患者因为肾性贫血出现了治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白细胞等的异常;12 例患者因为感染出现治疗后白细胞的异常;试验组有 6 例,疗前正常疗后异常升高,3 例疗前正常疗后异常升高,判断不能排除与试验药物有关;肝功能(ALT、AST):试验组 8 例 AST 疗前正常疗后异常升高,17 例 ALT 疗前正常疗后异常升高,其中 ALT80U/L 以上 5 例,2 例 112U/L,1 例 93U/L,1 例 92U/L,1 例 86U/L,其余在 51~67U/L,对照组 80ALT80U/L 以上 2 例,1 例判断为上感发热,1 例判断为饮食引起,其余判断为不能排除与试验药物有关;II、III 期临床试验中试验组有 2 例治疗后出现了 Q-T 间期轻度延长(分别为 0.46 秒和 0.49 秒),对照组有 1 例 Q-T 间期轻度延长,研究者认为均无临床意义。1 例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度腹泻,未经处理,自行缓解。
【药理作用】
非临床药效学试验/结果显示:本品能改善灌服腺嘌呤所致慢性肾衰模型大鼠的体重增长缓慢,降低肾系数,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血红蛋白、血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抑制肾小管扩张及间质纤维化,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修复及线粒体增生;能改善 5/6 肾切除所致大鼠慢性肾衰模型的体重增长缓慢,降低血肌酐水平,升高血红蛋白、血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抑制肾小球过度肥大、肾小管扩张及肾间质纤维^化,抑制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能降低正常 SD 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