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您好:欢迎来到桔洲堂医药! |注册
温馨提示:部分商品包装更换频繁,如货品与图片不一致,请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

盐酸特拉唑嗪胶囊

会 员 价:
请先登录
库存数量:
充裕
商品规格:
2mg*30粒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19980011
件 装 量:
240
中 包 装:
1
生产企业:
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
有 效 期:
2026年06月
国 家 码:
是否集采:
购买数量:
- +

本类热销商品

  • 维生素C片
    维生素C片
    成交量:105520
    会员价:请先登录
  • 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
    成交量:88030
    会员价:请先登录
  • 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
    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
    成交量:56478
    会员价:请先登录
  • 医用外科口罩(独立包装)
    医用外科口罩(独立包装)
    成交量:53217
    会员价:请先登录
  • 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
    成交量:50750
    会员价:请先登录
  • 商品编号:SPH00050014
  • 商品规格:2mg*30粒
  •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80011
  • 生产企业: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

盐酸特拉唑嗪胶囊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盐酸特拉唑嗪胶囊

英文名称: Terazosin Hydrochloride Capsules

商品名称:

【成份】

盐酸特拉唑嗪

【适应症】

盐酸特拉唑嗪可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盐酸特拉唑嗪也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抗高血压药物如利尿剂或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合用。

【用法用量】

如果盐酸特拉唑嗪停药几天,应重新使用第一次给药方案治疗。

良性前列腺增生

  1. 首次剂量首次剂量为 1 mg(0.5 粒),睡前服药。首次给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以避免发生严重的低血压反应。

  2. 维持剂量剂量应渐增至 2 mg(1 粒),5 mg(2.5 粒)或 10 mg(5 粒),每日一次,直至获得满意的症状和/或流速改善。

  3. 常用剂量 10 mg(5 粒),每日一次。持续 4~6 周,对每日 20 mg(10 粒)剂量不适宜或没有反应的病人,是否可以使用更高的剂量治疗,目前尚不清楚。如果停药几天或更长时间,应使用首次给药方案重新开始治疗。

  4. 联合用药与其它抗高血压药,特别是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联合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避免引起明显的低血压并应减少本品的用量。

高血压:

  1. 首次剂量首次剂量为 1 mg(0.5 粒),睡前服用。首次给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以避免发生严重的低血压反应。

  2. 维持剂量剂量应缓慢增加直至获得满意的血压。推荐剂量通常为 1 mg-5 mg(0.5~2.5 粒),每日一次;然而某些病人可能在每日 20 mg(10 粒)的剂量下才有效。

    剂量高于 20 mg(10 粒)似乎不再进一步影响血压,剂量高于 40 mg(20 粒),尚未进行研究。应监测在给药间期的血压。如果给药 24 小时后降压效应变小,可以考虑每日两次给药方案。

    如果停药几天或更长时间,应使用首次给药方案重新开始治疗。在临床试验中,除首次用药在睡前外,其它用药时间宜在早晨。

【禁忌】

对特拉唑嗪过敏者禁用本品。

【警告】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注意事项】

  1.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和 BPH 引起许多相同的症状。这两种疾病常常同时存在。所以认为患有 BPH 的病人应在用盐酸特拉唑嗪治疗之前进行检查以排除前列腺癌存在的可能性。

  2. 直立性低血压:

    尽管晕厥是特拉唑嗪最严重的直立性作用。但更常见其他低血压症状, 如头晕、心悸, 并且在高血压的临床试验中, 28% 的病人出现该症状。在 BPH 试验中,21% 的病人有下列一种或多种症状的经历:头晕、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和眩晕。

    应当告知病人本品可能导致晕厥和直立性低血压,特别是在开始治疗时,并且在首次给药后 12 小时、增加剂量后或中断治疗又重新开始使用时,避免驾车或危险作业。

    当出现低血压症状时,应当建议病人坐下或躺下,尽管这些症状并非总是直立性的,并且当病人从坐位或卧位站起来时也应小心。如果头昏、头晕或心悸症状令人感到不舒服,应当告诉医生。以便考虑调整剂量。

  3. 应当告知病人,用特拉唑嗪治疗可能出砚睡意或困倦症状,必须驾车或操作重型机器的人应当小心。

  4. 应当告知病人,用盐酸特拉唑嗪或其它类似仰卧治疗可能导致阴茎异常勃起。病人应该知道,该反应是相当少的,但如果没有及时引起医生的注意,它可能导致永久性勃起机能障碍(阳萎)。

  5. 实验室试验:在对照性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特拉唑嗪使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白细胞、总蛋白质量和白蛋白略减少,但在统计学上是明显的。这提示特拉唑嗪具有使血液稀释的可能性。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在大鼠分娩前后开展的研究中,每天 120 mg/kg(>人推荐最大剂量的 75 倍)剂量给药组在分娩后 3 周中幼鼠的死亡明显高于对照组。

特拉唑嗪是否在母乳中分泌尚不清楚。因为许多药物都在母乳中分泌,所以特拉唑嗪给予哺乳期妇女时应当引起注意。

【药理作用】

  1. 药/效学 A、良性前`列腺增生(BPH):

与 BPH 有关的症状涉及膀胱出口阻塞,它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

静态部分是前列腺增大的结果。一段时间内,前列腺会不断扩大。然而,临床研究表明,前列腺的大小与 BPH 症状的严重性或尿道阻塞的程度无关。

动态部分是前列腺和膀胱颈平滑肌紧张增加的功能,导致膀胱出口的狭窄。平滑肌紧张是由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交感神经刺激作用介导的,该受体在前列腺、前列腺囊和膀胱颈中是丰富的。

给予特拉唑嗪后症状减轻和尿流速改善与膀胱颈和前列腺中的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所引起的平滑肌松弛有关。因为在膀胱体中有相对少的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因此特拉唑嗪能够减轻膀胱出口的阻塞而不影响膀胱的收缩。

特拉唑嗪在 1222 例具有 BPH 症状的男性患者中进行研究。在三个空白对照研究中,给药后大约 24 小时进行症状评价和尿流计测量。

采用 Boyarsky Index 对症状进行定量。调查表形式评价阻塞(排尿犹豫、不连续、排尿结束后滴尿、尿流的大小和压力损伤、膀胱未完全排空的感受)和刺激(夜尿、白天的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症状,9 个症状各自按 0-3 打分,总分数为 27。

特拉唑嗪对个体排尿症状影响的分析表明,与空白相比,特拉唑嗪明显改善排尿犹豫、不连续、尿流的大小和压力损伤、膀胱未完全排空的感受、排尿结束后滴尿、白天的尿频和夜尿。对排尿的总体功能和症状进行了综合评价,与空白治疗的病人相比,用特拉唑嗪治疗的病人有明显(p ≤ 0.001)大的总体改善。

长期试验中,特拉唑嗪使症状和尿流速最大值分数都有明显改善,提示特拉唑嗪使平滑肌细胞松弛。尽管阻断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也降低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而引起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但血压正常的 BPH 男性病人用特拉唑嗪治序时未引起临床上明显的血压降低作用。

B、高血压:在动物中,特拉唑嗪通过减少总外周血管阻力从而使血压降低。特拉唑嗪的血管舒张、血压降低作用似乎主要是由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所引起的。

在给药后 15 分钟内,特拉唑嗪使血压逐渐降低。患有轻度(大约 77%,舒张压 95-105 mmHg)或中度(大约 23%,舒张压 105-115 mmHg)高血压的病人,按照 5-20 mg/天的总剂量,每日一次或两次给予特拉唑嗪进行临床试验。

同所有α1 拮抗剂一样,因为特拉唑嗪在首次或前几次给药后可使血压急速下降,因此起始剂量为 1 mg,然后调整到某一固定剂量或调整到某一特定血压终点(通常仰卧位的舒张压为 90 mmHg)。

在给药间期末(通常 24 小时)测量血压,结果显示,降压作用持续整个间期,通常,仰卧位的收缩压降低比空白大 5-10 mmHg,舒张压的降低大 3.5-8 mmHg。给药后 24 小时测量,心率未改变。引起血压反应的量与哌唑嗪类似,但低于氢氯噻嗪。

特拉唑嗪小剂量组在统计学上明显地减少病人的总胆固醇、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但对高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没有明显改变。

  1. 毒理致癌、致突变和生殖毒性:特拉唑嗪没有致突变作用。也无证据支持特拉唑嗪有致癌作用。

治疗对睾丸的重量和形态不产生影响。以 30 和 120 mg/kg/天剂量给药,子宫涂片与对照涂片相比精子含量减少并且精子的数量与随后的受孕有比较好的相关性。当以 40 和 250 mg/kg/天(29 和 175 倍于人推荐最大剂量)的剂量口服给予大鼠一年或两年时,睾丸蒌缩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但在 8 mg/kg/天(>人推荐最大剂量的 6 倍)剂量时没有增加。

在狗的实验中,300 mg/kg/天(>人推荐最大剂量的 500 倍)给药 3 个月时也观察到了睾丸萎缩,但剂量为 20 mg/kg/天(>人推荐最大剂量的 38 倍)时没有观察到了睾丸萎缩。

怀孕期致畸作用尚未在怀孕妇女中进行足够的和很好的对照性研究,并且特拉唑嗪在怀孕期的安全性尚未确定。不推荐在怀孕期使用特拉唑嗪,除非证明有益性高于对产妇和胎儿的危险性。

【药代动力学】

男/性患者服药`后基本上完全吸收。饭后马上服药对吸收程度的^影响极小,但使血浆浓度达峰时间延迟大约 40 分钟。特拉唑嗪的肝首过代谢很小。服药后约 1 小时达到峰值,半衰期约为 12 小时。

在年龄对特拉唑嗪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中发现, ≥ 70 岁和 20~39 岁年龄的病人,其血浆半衰期分别为 14.0 和 11.4 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90~94%。约 40% 经尿排泄,约 60% 随粪便排出。

【化学成份】

1-(4-氨基-6,7-二甲氧基-2-喹唑啉基)-4-(四氢呋喃-2-甲酰)哌嗪盐

分子式:C19H25N5O4·HCl·2 H2O

【是否OTC】

【核准日期】

2006-10-30

【修改日期】

2015-12-15


药品经营许可证:川AA0280812 |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川蓉食药监械经营许20181080号 | ICP备案号:蜀ICP备16015360号-1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证书号:(川)-非经营性-2022-0079 | 营业执照:91510114587562044N
公司名称:四川桔洲堂医药有限公司
桔洲堂医药
公司地址:成都市新都区大丰镇通力路383号
联系电话:02865744996
本公司网站不得发布未经国家批准的药品广告信息。
Copyright www.sjjztw.com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不从事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的交易。
技术支持:智联科创
快捷工具箱